星期五, 3月 30, 2007

認真上傳Hadrian's Wall 的照片之前

在認真上傳這個月所見之前,我要來得意一下:

猶豫超久之後、我買了生平第一台咖啡機;對另一半而言這也是他第一次呢!(還是謝謝爸爸和媽媽啦!)

買了之後在回家的路上一直在開心、和另一半兩個人一路傻笑到回家,回到家我等不及地就泡了第一杯咖啡來喝。隔天也學了怎麼打奶泡(foam)、泡了第一杯家庭版cappuccino 給另一半喝,忽然有自己很賢慧的錯覺,哈!

PS. 照片是另一半拍的,他還有拍第一杯有foam 的cappuccino喔!

星期二, 3月 13, 2007

到底哪些人會對保存有興趣?

最近臺灣的網路新聞對於明年總統大選的提名吵得沸沸揚揚,當然也看到樂生聯盟去行政院請願的新聞。我其實對於樂生的保存的意見並不是那麼多,也可以想像如果是在念碩班時候的我聽到這樣的事情、一定會在半小時內搞訂自己的連署、順便把這個消息寄給親朋好友。可是現在的我對於這件事情想到的卻是另一個有趣的問題:到底哪些人會對保存有興趣?

我把對保存有興趣的人分成兩大類:一種是普遍關心型、另一種是個案關心型的,前者分成關心保存物件的人和熱中社會運動的人、後者再細分成地區型和單一型。

普遍關心型的人其實很多,多半都念了一些書、有老師那種學者、也有學生這種還在努力多吸收一些知識的。可是這種類型的人我還是覺得可以分成兩種:

我想我在台灣的老師們、學長姐和同儕多半屬於這種、對於保存物件的狀況非常關心。這類的人在保存行動中有著重要的存在必要性,這些人才可以提供正確、可供大眾信服的專業意見。我想碩班到出國前那陣子的自己是屬於關心保存物件的人(雖然還沒辦法提供專業意見啦),印象中那時候對於新竹的辛公館保存案連署很自然迅速地簽上自己的名字似乎是對於這個案子表達關心的方式,對於嘉義稅務出張所的拆除除了感嘆不敵地方政府的強勢、也感慨 tapestry tiles 的案例又少一個。(按:該面磚種類的名字詳載於臺灣建築會誌中)雖然保存這件事情可以涉及的面向非常非常地多,不過我承認我對於建築物的熱中還是比較多的。不過我知道這樣的關心只有在公共建築物才比較可以說得通,對於迪化街或三峽老街的保存涉及的居民權益並不是我在行的部分。(雖然有很多外國案例住家被列古蹟是大家都很樂意的,但我相信相關的配套措施一定要完善才有這樣的可能性。)我還是關心保存的人,可是現在的我和之前的我的差異是:沒有做功課、搞清楚整個狀況之前就不跟著連署,因為我相信連署前要搞清楚整個保存的價值是我真的希望保存的那種我才連署才有意義、才不會變成「自作自受」的那種民主模式。(按:某位前行政院長有句名言:「民主是自作自受」)

接下來要講的這類的人可能不見得會喜歡被分成這一類,不過我相信是有這種人存在。就我的認知中、這類的人也許對於保存物件不是那麼熟悉,可是他們對於行政往返、怎樣引起大眾注意力非常地專業(這種事情我完全不行)。基本上我覺得這類的人在保存行動中還是有存在的必要,因為沒有這種人的存在和行動、很多時候引不起社會大眾和政府官員的注意力;可是這種人的行動也要拿捏分寸、太過的時候會讓保存本身的重點偏離。(或是對他們來說、保存物件本身不見得有保存運動的運作重要?)(按:我知道這樣的疑問有點太主觀)

個案關心型的人也很有意思,多半這種人是會牽涉到某種程度的個人記憶或利益。

地區型的除了文史工作者、還有地方民代。比如說花蓮立委大概對桃園的古蹟不會太有興趣,嘉義的文史工作者大概也不會對宜蘭的穀倉有太多的熱情。可是這些人有在地的一些便利性、利益和人脈,少了這些人要推動保存(尤其在社會運動的層面)應該是有其困難性的。

單一個案關心的人有很多種,比如說在辛公館保存案中其中一個連署的人署名辛校長的孫女、而這個保存案對她來說應該就是個人記憶的保存重於建築的價值。歷史街區保存案中幾乎每個住戶都是這種個案關心的人、他們不見得一定要保存、也可能想要拆除,可是跟他們的利益確實關係密切。沒有這些人的應允、在歷史街區的案例中很難成形。

這樣的分類方式也許有點無聊,但是是我觀察到的現象。

PS. 諾曼兄在我前一篇post「念博士班的風險」中的comment留了關於守護樂生串連行動的相關訊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找出來連署。

星期四, 3月 08, 2007

念博士班的風險

念博士班有什麼風險?

剛開始要念博士班的時候,多半聽到的就是:「那你以後要教書吧?不然你念博士做什麼!?」這種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的問題,好像回答是或是不是都不太對。

之前跟學長、學姊討論念博士班就財務而言到底是投資、投機還是消費?我覺得我自己比較傾向消費,反正一定沒有財力是「投資」的可能!

雖然才念到第二年下學期,聽到一些不同的狀況、漸漸知道其實念博士這件事情除了家裡的支持、自己的努力、還有很大的部分還跟一些運氣有關係:
在台灣大家可以得到的關於這邊學校的資源、老師的態度等的資訊很參差。可能接受了學校的獎學金、或是學費減免,可是到了這邊才知道學校的資源不夠、或是老師不太支持或是瞭解自己想要研究的方向和領域,那就會面臨自己要改變方向、或是堅持方向換學校的問題。即使是換了學校和老師、再修改一下小方向一定免不了。
可能念一念發現老師要離開這個學校、不願意或是沒辦法帶學生一起到新學校,所以如果同個學校找不到其他老師繼續指導的話、就得面臨之前做的研究和交的學費都付之東流。
也有可能念一念、老師忽然覺得那不然你還是改變MPhil、不要拿PhD好了,即使之前已經過了First Year Report也不算數、半強迫你簽同意轉programme的文件就變形了!
也聽說科學方面的領域、可能老師爭取到一大筆資金的話研究室裡的人就不愁吃穿、吃香喝辣,反之就是解散研究室、老師都跑去變成其他研究室的博士後研究員、學生就自己想辦法去。

其實本來念博士學位就是一個投資金錢、心力、時間而不見得有報酬的賭注,當以前的同學都在羨慕博士生還能繼續唸書、不用賺錢的同時、博士生本來就承受了這樣的心裡甚至經濟的壓力。研究方向的調整本來就是一定會遇到的問題、只是改得自己喜不喜歡、有沒有興趣繼續念。考慮之後找不找得到工作都是現在想沒意義的事情,還是先充實自己以後再說.... 這算是碎念或抱怨嗎?

星期三, 3月 07, 2007

CNN對於呂副總統的報導原文

Lu seeks to be first Taiwan woman president

因為看了臺灣網路新聞、所以很想知道到底CNN是怎麼報導的
所以就做了這個搜尋
其實好像這篇文章在3月5和7日各有一篇報導
我只有選擇了7日的報導作連結

其實該文中對於呂副總統的「人渣」等報導其實是以解釋主詞的方式引用中國方面的說法
標題主要是要說呂副總統尋求參選下屆總統的新聞
可是我不能理解的是為何需要這樣的中國看法的輔助說明?
而且還在文中提到兩次「Taiwan's outspoken vice president, whom China has called "insane" and the "scum of the nation,"」以及「Lu, 62, has been a favorite target for China's state-run media, which have labeled her an "insane" splittist and the "scum of the nation."」

文中所有的說法都是說某甲(ex. China)說、某乙(the opposition)說
可是引用的說詞並沒有讓人有不中立的感受

星期六, 3月 03, 2007

韋哥在蘇格蘭


我在1995年的夏天就認識韋哥了
兩年後他和當時的另一半成了同學
不過重點是他是目前為止少數真的跑到愛丁堡找我們的朋友之一
在U. of Glasgow的時候我忽然想到:「韋哥,我認識你快要12年了耶!」
真的很開心韋哥可以來到這邊、一起到處走走:城堡前的廣場走到Scottish Storytelling Centre、傍晚的Calton Hill、"This is LIFE!!"的咖哩晚餐、Glasgow一日遊、慢分的火車、Glasgow School of Art的tour guide、Hunterian GalleryMackintosh House、河邊的邊走邊看&找到SECC、還有太晚去的Willow Tea Room & Lighthouse、四川飯店、天氣超好的Authur's Seat、Scottish New Parliament、終於變天的Royal Museum & National Museum of Scotland和Turkish kebab.
和韋哥擁抱說聲再見的時候還是很感傷、好在有提前替韋哥慶生:)
期待下次韋哥還有大家的來訪…
PS.照片過幾天再上傳到韋哥@Scotland_Spring 2007

我的二月


除了之前跟大家說過的上傳照片、還有適合當老師的個性

我的二月還包括了

某個天氣很好的早上去了Calton Hill…來這兩年多來、這是第一次上Calton Hill,對另一半來說就是第一次了。好天氣加上meeting之後的情緒,去看看愛丁堡的俯視視腳也挺有趣。不過觀光團真的很吵!

常常週末去買菜的時候都會看到兩個大女生擺的攤子、幫小朋友畫可愛圖案的小臉、一次只要三英鎊(對有收入的家長來說算是小錢吧!)。這次剛好看到一個畫成貓臉的小女孩、從開始畫的時候的開心興奮和緊張、媽媽握著她的小手和她說話、還有畫完之後兩隻小手拉著爸媽開心進超市。

結婚滿一個月另一半去買了一張卡片、寫了一半給我、也留了一半讓我寫給他。也許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後拿出來看都會很有意思吧!

系上seminar來了個international planning的大師討論去過超多國家城市所見的交通問題案例。開講前的聊天發現高雄和台北他都去過、也說下次去臺灣要嘗試做高鐵,他對於舊城區交通問題的看法似乎贊成限制多於開更多的道路,他也發表了他對於中國的經濟潛在問題的看法,會後跟我說:「妳聽到我對於中國的問題的看法了,不過我還沒有說出臺灣的問題喔!下次再跟你說!」

除了韋哥來的三天要另外記錄之外,其他的生活瑣碎的圖像記事就是這些了。
就去看flickr吧!
BTY, 當然還有從姊姊那裡要來的Belle新照片嘍!(請參考 Belle 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