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2月 30, 2008

Hogmanay之torchlight procession

Edinburgh耶誕節後的跨年活動辦得熱熱鬧鬧:從24th Nov. 開始在East Princes St. Garden的遊樂設施和the mound的德國市集,緊接著30th Nov. 前後共三天St. Andrews Day相關的慶祝活動也不少,耶誕節之後、雖然部分的德國市集會撤掉、不過Market St. (between The Mound and Waverley Bridge)就會封起來放進很多炫目的遊樂設施,29th Dec.晚間的torchlight procession、又是Hogmanay的第一個節目,接著當然有更多的活動一一展開、到跨年夜的封街party&倒數結束後的三分鐘煙火。

今年我們終於記得去參加torchlight procession,雖然沒有花錢(預購£5、現場£6)買 torch(因為這樣就沒有手可以拍照了)、不過我們還是跟著遊行隊伍走。我們5:45pm從家裡出發、6pm到達City Chambers、約6:30pm左右在Castle施放十幾秒的煙火之後才正式開始遊行,最初我們站在隊伍前的路邊、等遊行開始之後(先是穿著戲服拿個火炬的一群人走在前面、之後是pipes and drams的隊伍、然後才是參與遊行的群眾)我們就到New College前面俯瞰一下整個街道充滿火把的壯觀,之後再跟上隊伍上Calton Hill、近距離地感受一下煙火施放的震撼。

以下是上述過程的影像版:
出發前的煙火



穿著戲服的人


從New College往The Mound看下去的壯觀



從New College往東看的火炬潮


往Calton Hill途中:大人的火把和小孩的「光箭」


往Calton Hill途中:裝扮和民眾


往Calton Hill途中:拿火把的大家 shot by Monlai


在Calton Hill上:滿山遍野的火把 shot by Monlai


在Calton Hill上:熊熊烈火


Calton Hill上的sign和煙火:除了一般華麗的煙火、還有一些有趣的圖案,令人會心一笑 :)


不要懷疑、真的有笑臉煙火、還連兩發! shot by Monlai

愛心圖案~ shot by Monlai


官方網頁上面顯示的統計粗估昨晚有兩萬人參加,這樣的活動也真的需要大家的參與才會有意思。一方面官方網頁說明遊行隊伍募款會把錢捐到One City Trust、也選這是其中一個讓很多家庭帶著小孩一起參與的原因,另一方面蘇格蘭的歷史意義應該也是其中一個重點、只可惜目前我沒有找到很清楚的解釋。

我覺得他們果然是很少拿這類的東西,讓我想起小時候我們拿香拜拜的時候、媽媽都會叮嚀要小心、免得正在燃燒的香的尖端去燒到別的東西,可是在這裡看到好些人拿著熊熊烈火的火把卻都拿得歪斜、眼睛還看著另一個方向顧著聊天:好像完全不擔心他們的熊熊火炬可能會造成旁人的困擾;不過我們也看到另一種狀況:就是讓小孩拿像光箭的玩具、取代火炬,我覺得這是很不錯的辦法:讓小還有參與感、可是又不會有危險。

PS. 目前找到的資料只有說明在Calton Hill燒的是Viking warship(維京人的戰船),可是對於火把遊行的歷史還是有點少,如果之後有找到再來補上。
PPS. 我們還是很開心在蘇格蘭、在愛丁堡過這幾年:經歷這段一輩子都會記得的生活。

星期五, 12月 26, 2008

Merry Christmas & Happy New 2009


Hello,
耶誕快樂!
在早上八點天還沒亮、下午四點天就黑了的愛丁堡,雖然沒有下雪、耶誕節還是讓整個城市有另一番氣氛。
這些影像有的是濃濃過節氣氛的愛丁堡、有的則是這一年我們經歷的片段,希望這些照片可以替我們傳達誠摯的問候和祝福:
耶誕快樂、新年如意。

December 2008 @ Edinburgh

星期日, 12月 21, 2008

十月底的NL

因為一個在Leiden的conference
我們藉機就在conference前後多待了幾天、看一看Utrecht和Amsterdam

在 Utrecht 那天整天都濕答答的
看的幾個作品也讓人有點難過

第一個是風格派這個重建的作品 Rietveld Schröder House
風格派
雖然認真上網查過、一個禮拜只有幾天是開放的,不過看漏了要先預約,所以我們沒有進到室內,不過在 Central Musuem 管理的人告訴我們在室內空間也是禁止拍照的。
失望的原因一是側立面有個地方在施工、卻沒有讓我覺得像是對世界文化遺產的嚴謹維護;另外可以發現結構體施工的粗糙:基本該平行、該垂直的立面線條做得讓人可以肉眼發現沒有平行、沒有垂直,感覺真的是有點不好。
PS. Central Museum 的先生看到我們一副有點失望的樣子,很可愛地送了我們兩張對面展館正在展覽的 miffy 的門票,真是很好心。

第二個拜訪的是 Herman Herztberger 的 'Vredenburg' Music Centre (1973-8)
賀茲柏格大師的作品
顯然已經荒廢、也著手進行新的增改建計畫
不過當另一半跟我說眼前的這個就是 Herztberger 的 Music Centre 的時候,我真的是很不敢相信:怎麼有辦法敗壞到這種程度!?仔細看一下就可以發現一些設計的語彙和手法應該就是我從書上讀到的 Herztberger ,不過眼前的殘破還是讓我很難過。
看著正在進行的增建、期待如果還有機會再看到這個作品,是個尊重原建築師和其設計的煥然一新。

第三個是在 Utrecht 東邊、像是新規劃的區域中的Utrecht University裡面一個1997年 完成的 Rem Koolhaas 的作品 EDUCATORIUM (應該算是學生活動中心吧!?)
Utrecht University Koohaas 的作品
十年下來的使用已經可以看到一些破損,雖然我沒有非常興奮的感覺、不過跑到東邊看這個案子讓我覺得還算是值得的。因為該校區還有一些其他的作品讓我覺得很有意思、不過多半是立面處理手法的部分,下面這張就是其中一個例子。(我對於這個部分中毒很深、所以不在這裡詳述)
Utrecht University

之後到了Amsterdam、除了看了幾個二十世紀初的作品、也看了二十世紀末的案子。
第一是 Amsterdam School。
其一是1923年的集合住宅群 Huizenblok De Dageraad (by M. de Klerk and P.L. Kramer, 1918-23)、其中也包括學校的規劃。
PA270490_resize
其二是另一個住宅群 Het Schip or Eigen Haard housing and post office (by Michel de Klerk, 1917-20),原本的post office 現在是Het Schip 阿姆斯特丹學派的展館(不過他的開放時間有點短、我們沒辦法進去看)。
PS. 看這個作品的時候、我跟老公同時想到的是去年在Rotterdam 造訪的 Kijk Kubus(方塊屋, designed by Piet Blom completed in 1984):原來太陽底下真的沒什麼新鮮事阿!
其三原本是Scheepvaarthuis、現在是 Armath Hotel (by J.M. van der Mey, 1912-6)。
這個案子讓我對裝飾的意義有另一種感覺,而1920年代的住宅群現在看來、卻也還是很適合居住,學校的機能當然也持續著。想想現代主義的住宅卻一個一個地不適用&炸毀做收,有點欷噓呢!

Van Gogh Museum 是我國中以來就很想去朝聖的地方,這次終於成行、其實很開心。不過進去看了之後、比較覺得像是gallery、比較不像museum,因為都只有畫作、沒有其他的展示,在這個部分有點失望;不過仔細看了畫作和說明,在我腦海中的 Vincent Van Gogh 和他弟弟 Theo 的感情、Vincent 創作中又想賣畫維生的情緒醞釀在一起、有一種很糾結的複雜在我心裡發酵著。不過他的紀念品店我什麼也沒買,真的是有點引不起我的興趣&購買慾~
梵谷博物館
建築物本身對我來說的吸引力和畫作比起來相形之下小了些,本館是 Gerrit Rietveld 於1963-4年間設計、但在他死後由他partners (J. van Dillen and J. van Tricht) 完成、於1973年落成開幕,增建展館是黑川紀章 (Kisho Kurokawa) 設計、1999年落成。其實我對於建築師是 Rietveld 還挺驚訝的,因為跟他1920年代的 Rietveld Schröder House 真是差很多,不過我對他的立面材料還是很有興趣、所以就拿這張照片作註解;黑川的設計我也不是很喜歡、就量體上而言跟本館或是後面的草坪的對話都不多。

當某些學者說台中火車站和東京火車站有類似的風格、當另外一些學者說東京火車站的設計有可能受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的風格影響,我就很想來看看阿姆斯特丹的中央車站,這次也終於如願。
阿姆斯特丹車站
雖然藤森照信教授引用史料提出辰野金吾可能根本沒有到過阿姆斯特丹、所以也應該沒有看過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的說法,我想、既然到了阿姆斯特丹,還是要來看一看、紀錄一下。

林布蘭 (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是另外一個我也很喜歡的畫家,所以 Rembrandthuis 也是一定要造訪的。
林布蘭故居
其實我去 Rijks Museum 也是衝著「夜巡」(The Night Watch) 才硬要進去看的。不過我還蠻喜歡 Rembrandt 故居,一來是可以看到他們對 Rembrandt 生活的保存、也可以看到部分當時的室內住居環境和對室內面磚的使用方式,二來是裡面的銅版畫真的讓我很愛不釋手。

上飛機前還是繞到NEMO去看一看,雖然 I Amsterdam card 沒有包括這個門票,我們還是跑去看了,一來還是要看一下 Renzo Piano (1992-7) 的作品、二來對自然科學博物館也是蠻有興趣的。
NEMO
去玩了依趟果然覺得時間不太夠,可是覺得他們的設施對小朋友來說真的是有寓教於樂的效果(其實對我們來說也是一樣),有一個樓層是青少年館、真的是什麼都講、也包括性教育,我覺得超好玩的。
我看到立面想到的是一個在西班牙的展館(等我想到名字再來補上)、老公想到的是Daniel Libeskind 的 Jüdisches Museum Berlin(柏林的猶太博物館)。這個設計給我的感想是:念大學作設計的時候、老師總是對具象的設計概念大肆批評,可是如果設計得宜、如果讓大家能接受,那又有什麼不可?
PS.讓我想到 Paris Parc de la Villette(拉維列特公園)裡的Cite des Sciences(科學城)、這裡面的科學知識的互動展示也是可以讓大人小孩都玩得不亦樂乎。

這趟行程除了看了pre-modern的大師 Gerrit Rietveld早期和晚期的作品、也看了Amsterdam School的作品,更看了兩位分別在2000年和1998年得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的 Rem Koolhaas 和 Renzo Piano 的作品,其實還算是蠻充實的。當然還有好多沒看、像是MVRDV的作品、還有海牙那邊的一些案子都來不及,不過只能慢慢期待下一次機會的來臨了。

星期三, 12月 03, 2008

轉貼:2009 年歐洲台灣青年學者人文社會學會第三屆年會 邀稿

2009 年歐洲台灣青年學者人文社會學會第三屆年會 邀稿



年會網址:http://tyse2009.blogspot.com
年會舉辦時間:2009 年 10 月 24、25 日
年會舉辦地點: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
摘要繳交期限:2009 年 1 月 31 日
受邀名單公佈日期:2009 年 2 月 28 日
論文繳交期限:2009 年 9 月 10 日

詳情請點選上述連結。

PS. 參與了前兩屆從荷語魯汶(Leuven, BE)到萊登(Leiden, NL)、都讓我覺得收獲豐碩、也很榮幸認識了很多胸懷大志又才華洋溢的台灣在歐陸的博班學生,大家真的可以考慮去參加明年在柏林(Berlin, DE)的年會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