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看新聞看好久才搞懂
所以想說做個連結讓我的朋友如果想知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的話不用找太久
台→港變台→港→澳 聖火破局關鍵
也順便連結一下林義傑的看法
星期一, 4月 30, 2007
星期日, 4月 29, 2007
見山不是山?
大四的時候去上了兩期的戲劇表演課
可以想像的當然是粗淺的表演嘗試而已
不過在第二期的課程中子彥老師跟大家討論到排戲的手法和技巧
就聊到我們可以嘗試看戲的時候看演員和導演想要表達和呈現的手法
也講到這樣的缺點就是:看戲的享受感會大減、取而代之的就是吸取每次看戲背後的學習經驗。
不過老師說、雖然享受感大減、不過這只是第二個階段:從第一階段的見山是山、到見山不是山,最後還是會回到見山是山的程度,因為也都看得差不多了、知道自己在每次看戲的時候要的是哪一部份的感受、不會有那麼辛苦的企圖和壓力。
過了好一陣子、我看戲都還是會去想演員走位和舞台布景&換景的可能性(不過我看的東西還是不太是表演課中提到的、而是舞台空間的關係...)
記得小時候看連續劇也都看得簡單開心、看完也會迅速忘光光。
去年媽媽和妹妹強力推薦「草山春暉」超好看、今年初來愛丁堡的時候我也就把DVD整盒帶過來想說可以配飯看看。
可是現在看到快到三分之二的地方從一開始的隨便配飯到開始有一些奇怪的感受:
片中一直在強調高家的兄弟的向心凝聚力,高家的媳婦們只有適應的份、只能自我安慰自己比較成熟可以適應不同的生活;我們卻看不到太多高家兄弟尊重另一半的表現、看不到高家兄弟對下一代的教育的著墨(這個部分在他們小時候卻著墨地很重),只有高家媳婦們幾乎無怨無悔地支持、只有高家兄弟在職場上的表現(雖然我偷看過預告知道之後他們的職場表現會有曲折)。還有陳凱倫在大愛會客室中對於高家第三個兒子和對於他們投資移民的「遠見」的推崇。從網路上的消息可以知道高家和慈濟的關係是從高家第三個兒子在西雅圖結緣,可是特別對他的優秀的著墨卻令我覺得很XD;對於投資移民的「遠見」的推崇是讓我更加不舒服的部分,為什麼移民就是這麼有遠見呢?他們沒有想到到美國的謀生方法就移民、持續把在台灣賺的錢拿去那邊省著用,這樣就是很有遠見、值得學習嗎?
上個月在研究室跟大家吃午餐的時候,大家聊到好萊塢的新電影"300",到愛丁堡唸書超過十年的伊朗人和希臘人對於這個藉著歷史故事的名號卻嚴重扭曲史實的電影都抱持著玩笑戲謔的態度,可是卻從另一半在網路上瀏覽文章的結果看到有多少人就此相信這是和歷史差不多的、值得我們學習的歷史故事。我們後來的結論就是好萊塢這類的電影其實是很狡猾的:當人家說他們沒有內容的時候,他們可以說我們是有教育意義的歷史故事;當人家說他們捏造歷史的時候,他們可以說我們只是戲劇、總會有誇大的作法,不要太認真譴責他們。
今天去圖書館的路上我忽然想到我這樣看電視電影是不是好像喪失了什麼樂趣、好像覺得他們都很奇怪,可是我也想到之前子彥老師跟我們說的見山到底是不是山的事情,我想、大概我正在「轉大人」吧?所以不知道要多久之後才會看到開闊的那個部分??
PS.去上表演課的原因、大概是大四上學期的設計課太挫折的關係,好在媽媽基於「多嘗試多經驗都是好事」的原則上同意,所以寒假到1999年的春天除了中壢和桃園的往返、還多了跑台北通車上表演課的行程。對我來說那真是很值得珍惜的經驗,一直到現在當時一起上課的大家都還有聚會、只是到了Scotland的我已經好幾年沒辦法跟大家聚了。
PS.-2 另一個值得想一想的事情是:當伊朗人多半對這樣的現象以國恥和嚴重扭曲損害國家形象示威遊行的時候,我們的朋友說那是美國人慣用的手法、不用太在意。我想如果類似的事情發生在台灣、我們可能也會發起大遊行,可是因為抗議的對象是美國、所以沒多久就會被刻意淡忘。而我、卻不知道我會怎麼看待這個事情.....
可以想像的當然是粗淺的表演嘗試而已
不過在第二期的課程中子彥老師跟大家討論到排戲的手法和技巧
就聊到我們可以嘗試看戲的時候看演員和導演想要表達和呈現的手法
也講到這樣的缺點就是:看戲的享受感會大減、取而代之的就是吸取每次看戲背後的學習經驗。
不過老師說、雖然享受感大減、不過這只是第二個階段:從第一階段的見山是山、到見山不是山,最後還是會回到見山是山的程度,因為也都看得差不多了、知道自己在每次看戲的時候要的是哪一部份的感受、不會有那麼辛苦的企圖和壓力。
過了好一陣子、我看戲都還是會去想演員走位和舞台布景&換景的可能性(不過我看的東西還是不太是表演課中提到的、而是舞台空間的關係...)
記得小時候看連續劇也都看得簡單開心、看完也會迅速忘光光。
去年媽媽和妹妹強力推薦「草山春暉」超好看、今年初來愛丁堡的時候我也就把DVD整盒帶過來想說可以配飯看看。
可是現在看到快到三分之二的地方從一開始的隨便配飯到開始有一些奇怪的感受:
片中一直在強調高家的兄弟的向心凝聚力,高家的媳婦們只有適應的份、只能自我安慰自己比較成熟可以適應不同的生活;我們卻看不到太多高家兄弟尊重另一半的表現、看不到高家兄弟對下一代的教育的著墨(這個部分在他們小時候卻著墨地很重),只有高家媳婦們幾乎無怨無悔地支持、只有高家兄弟在職場上的表現(雖然我偷看過預告知道之後他們的職場表現會有曲折)。還有陳凱倫在大愛會客室中對於高家第三個兒子和對於他們投資移民的「遠見」的推崇。從網路上的消息可以知道高家和慈濟的關係是從高家第三個兒子在西雅圖結緣,可是特別對他的優秀的著墨卻令我覺得很XD;對於投資移民的「遠見」的推崇是讓我更加不舒服的部分,為什麼移民就是這麼有遠見呢?他們沒有想到到美國的謀生方法就移民、持續把在台灣賺的錢拿去那邊省著用,這樣就是很有遠見、值得學習嗎?
上個月在研究室跟大家吃午餐的時候,大家聊到好萊塢的新電影"300",到愛丁堡唸書超過十年的伊朗人和希臘人對於這個藉著歷史故事的名號卻嚴重扭曲史實的電影都抱持著玩笑戲謔的態度,可是卻從另一半在網路上瀏覽文章的結果看到有多少人就此相信這是和歷史差不多的、值得我們學習的歷史故事。我們後來的結論就是好萊塢這類的電影其實是很狡猾的:當人家說他們沒有內容的時候,他們可以說我們是有教育意義的歷史故事;當人家說他們捏造歷史的時候,他們可以說我們只是戲劇、總會有誇大的作法,不要太認真譴責他們。
今天去圖書館的路上我忽然想到我這樣看電視電影是不是好像喪失了什麼樂趣、好像覺得他們都很奇怪,可是我也想到之前子彥老師跟我們說的見山到底是不是山的事情,我想、大概我正在「轉大人」吧?所以不知道要多久之後才會看到開闊的那個部分??
PS.去上表演課的原因、大概是大四上學期的設計課太挫折的關係,好在媽媽基於「多嘗試多經驗都是好事」的原則上同意,所以寒假到1999年的春天除了中壢和桃園的往返、還多了跑台北通車上表演課的行程。對我來說那真是很值得珍惜的經驗,一直到現在當時一起上課的大家都還有聚會、只是到了Scotland的我已經好幾年沒辦法跟大家聚了。
PS.-2 另一個值得想一想的事情是:當伊朗人多半對這樣的現象以國恥和嚴重扭曲損害國家形象示威遊行的時候,我們的朋友說那是美國人慣用的手法、不用太在意。我想如果類似的事情發生在台灣、我們可能也會發起大遊行,可是因為抗議的對象是美國、所以沒多久就會被刻意淡忘。而我、卻不知道我會怎麼看待這個事情.....
星期六, 4月 28, 2007
瓊方離開愛丁堡
在冷冷的天氣中迎接瓊方的到來
不過卻因為學校的行政疏失造成瓊方必須改變原本的讀書計畫
奮鬥了一整年之後
在昨天踏上另一條路、往另外一個選擇邁進
離開愛丁堡對瓊方來說是好事吧?
可以在另一個城市磨練學習和奮鬥應該是更有幫助的經驗
離開建築這一行對她來說應該是迎向另一個挑戰的開始
做為朋友的我們深深地祝福~~
我小時候(大三)對瓊方的第一個印象是
我要去找一個老師、要步進他們研究室之前剛好看到他們結束了整組一起的大meeting
瓊方和大家一起站起來、雀躍地討論著接下來要喝下午茶
當時的我只覺得當研究生真是愜意~~
我大一點(當研究助理的時候)對瓊方的印象是
老師們去日本參訪幾個修復的案例、他們研究室的助理同行旅遊、我也跟著去看一看日本的修復案例
因為當時才跟進研究室、所以也沒有特別熟識的其他助理、就被安排和瓊方同住
那幾天每天晚上都可以感受到瓊方的親切照顧
尤其是經過東京驛的那一天、我為了匆忙地拍幾張面磚搞丟了鏡頭蓋而更加忙亂緊張
幾乎也把剛買的東西搞丟、一直到我被疲倦取代了慌亂、瓊方才把我幾乎搞丟的東西拿還給我:我才發現她體貼地幫我保管了好久!
雖然前面的經驗並沒有讓我們變得很熟捻
但是在中原的交集卻讓同在愛丁堡的我們有更多進一步相處的機會
瓊方的體貼和溫柔讓我們更常打斷她的認真、找她一起去很多地方(其實最多就是一起去買菜嘍~)、也有更多接觸熟悉的機會
謝謝妳,瓊方!
妳讓我們在愛丁堡的生活簡單而輕鬆、不會只有學業和忙碌~
祝福妳在英格蘭和商學中順利開心!!
星期五, 4月 20, 2007
明後天是Free Historic Scotland Weekend
不過不能趁機去參觀,只能在這裡做零星記錄:
去奧地利十天(其實是九天)很累、也很開心
腳酸到不行、可是眼睛也看了很多念了半天的作品
不過要等一陣子才有空上傳照片了
不過這種行程果然不能當作蜜月旅行、請大家不要做音樂之都等於浪漫的想像
倒是有滿足到嘴巴....大概是甜點之都吧!
週二見到十一年前的夏天一起到英國的學長
也聽了學長的演講
非常想知道他之後去印度做調查之後的比較研究的成果
瓊方下個週末要離開愛丁堡了
其實很捨不得
但是更希望她可以更順利
大姊說小晴現在會在家裡飆學步車了、每次半小時
害我很想要看小video
也忍痛跟玩耍團的朋友說抱歉、不能一起去看Castle
因為一方面在計畫下週要meeting的同時也收到老師稍來約meeting時間的信
這是個要很認真的週末!
去奧地利十天(其實是九天)很累、也很開心
腳酸到不行、可是眼睛也看了很多念了半天的作品
不過要等一陣子才有空上傳照片了
不過這種行程果然不能當作蜜月旅行、請大家不要做音樂之都等於浪漫的想像
倒是有滿足到嘴巴....大概是甜點之都吧!
週二見到十一年前的夏天一起到英國的學長
也聽了學長的演講
非常想知道他之後去印度做調查之後的比較研究的成果
瓊方下個週末要離開愛丁堡了
其實很捨不得
但是更希望她可以更順利
大姊說小晴現在會在家裡飆學步車了、每次半小時
害我很想要看小video
也忍痛跟玩耍團的朋友說抱歉、不能一起去看Castle
因為一方面在計畫下週要meeting的同時也收到老師稍來約meeting時間的信
這是個要很認真的週末!
星期四, 4月 05, 2007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