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兌
上週六和朋友吃飯、一起走回家的路上她告訴我早上她經過 Northern Rock 銀行在 New Town 的分行的時候看到她在電視上看到的擠兌人潮。原因是週五Northern Rock 銀行向 Bank of Scotland 求救 "for an emergency credit line",雖然 Bank of England 宣布會接手處理、就像台灣央行或是財政部的人雖然做了承諾,還是擋不住想要捍衛自己一分一毛積蓄的老百姓。然後我們一致欷噓地覺得台灣看到的擠兌原來在英國還是會發生,也同時覺得那些擠兌的老百姓真的都很可憐,就像台灣那些爆發財務危機的信用合作社一樣、把錢存在那邊的多半都是老年人和他們一輩子的積蓄,那些財團可能宣佈倒閉、然後老百姓的積蓄可能就直接蒸發、或是用鬼斧神工的方式變成財團另起爐灶的基礎。怎樣可憐的都是誠實的老百姓~朋友說了一句話:乞丐的兄弟是誰?就是誠實的老百姓... 剛才要去買東西、不經意地又經過那個分行,雖然今天是bank holiday、連郵局都放假,可是Northern Rock 銀行好像還是特別開放、擠兌的民眾還是大牌長龍.... (今天相關新聞)
莎士比亞疑雲
房東布先生前幾天跟我講了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的作品很有可能不是莎士比亞本人寫的。他說他跟很多人一樣、本來覺得這個又不重要、何必要這麼認真的去討論。可是最近他越看越多相關的資料之後、發現其實這個議題對很多人來說還真是很重要。比如說大家都會去Stratford-Upon-Avon看莎士比亞的故居(據說是全英國繼倫敦塔和愛丁堡城堡之後第三名的觀光勝地... 原來前三名我也都有貢獻到),如果那些經典名著不是他寫的、大家是在看什麼!?還有女性主意學者覺得每個重要的人物身邊的女人一定具有很重要的影響力、所以認真地研究了莎士比亞的妻子、寫了本書,如果他不是那個極富文采的文豪、那個學者花了那麼多時間的研究不就很枉然!?
布先生跟我說、他看了很多證據之後覺得他很相信那些名著應該不是莎士比亞本人寫的、原因如下:一個文豪的父母是文盲就算了、唯一的女兒也是文盲就有點怪,如果是文學家、有很多書籍收藏應該不會是太過份的猜測、可是他的遺囑裡面只有說到他最喜歡的床要給老婆、那個桌子要給女兒、卻完全沒有提到他的書。在他過世十幾年後、有人去拜訪他女兒、想看看莎士比亞留下來的書籍收藏、女兒的回答是一本都沒有。他的作品完全沒有留下任何手稿證據,唯一剩下的簽名手稿只有三份與法律相關的文件(像是遺囑之類的),可是三份簽名自己名字的拼法都不一樣。當時很多劇作家的戲在上演的時候劇場經理都會寫下今天的戲的作者是誰,可是唯讀大家認為是莎士比亞的戲劇的那些都沒有註明劇作家。還有莎士比亞從來沒有離開過英國、可是他在威尼斯商人等劇作中對於義大利等地的描繪真實地不可思議。
然而,布先生跟我說、他很相信那些名著應該是其中一個多數人相信應該是原作者的Francis Bacon。Bacon先生家裡很有錢、當然也受了很好的教育、到處旅行,甚至和當時的女王也有不錯的交情。有一說是因為他不希望他寫的劇作有得罪女王的可能,所以選擇不具名。
我後來問了一個問題、布先生忽然就有點卡住,我的問題是:既然劇作沒有剩下原本的手寫本、演出的劇場也都沒有寫劇作家是莎士比亞,那為什麼大家一直認為那些名作是莎士比亞寫的?其實這個問題可能多作點功課就會有答案,不過我還沒有那麼入迷,所以以後再說吧~
BTW, 如果大家有興趣,上面關於莎士比亞的連結是英文版的wikipedia、在第七個section 的speculation about Shakespeare 中的authorship 中就有略微提到這個事情,其中有提到三個大家懷疑可能的作者、也有提到首先提出這個疑雲的 Oxfordian theory。
三個月
終於要講到自己了~
五月底從美國回英國之後就開始想要不要試著發表paper,六月中旬老師的鼓勵和幫忙讓我遞出了摘要投稿。從那時候一直到八月上旬就一直在努力想寫出跟老師說好的東西,我幾乎就把他是為我的第二年報告,可是在八月的熱鬧生活來臨之前我還是沒有完全解決,只好拖到柏林回來繼續努力。上週四終於寄給老師,隨之而來就是這週的presentation了。今天終於把要present的東西寄給老師看、然後再來繼續作簡報。時間過得真快~~~~
比利時的簽證還沒有消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他們放假~有些擔心....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1 則留言:
關於“布先生忽然就有點卡住“的問題
我有一點想法
謠言(不論是刻意還是無意造成的)
和在謠言成形後
推波助瀾的人云亦云的效果是極為恐怖的
Richard III很可能(個人認為是絕對沒有)殺害侄兒Edward V和他的弟弟
但大多數的人都相信Thomas More寫下的這段鬼話連篇的故事(沒辦法 又是一個該下地獄的律師)
來看看另一個例子
翻遍晉書
看不到晉惠帝曾經說過“何不食肉縻“這句話
但多數受過點教育的華人都相信他說過
不是說中國史書的可信度不容置疑
但中國歷代史家秉筆直書的價值觀
大致保障了正史的可信度
最多是隱惡揚善過頭了些
但西方史家為政治服務的事實
早在古羅馬時代就建立了不可動搖的傳統
尼祿很有可能沒有下令焚城
卻被政敵誣陷就是一個好例子
對於沙士比亞寫下了(有些作品是改編自既有的故事)這些傳世不朽的作品
還是另有其人
是刻意安排的替身作家
或是無心之過造就了他的名聲
我不敢下斷言
但是
如果他不是這些偉大作品的作者和改編者
我對為什麼大家相信是他所寫的
卻沒有太多的疑問
張貼留言